醫學常識保健照護

醫學常識2018/10/30

產程遲滯

「老公!我的肚子好痛喔,你趕快帶我到醫院,看是不是快生了」。這是王太太的第一胎,抱著既期待又忐忑的心情等待著小生命的來臨,她心裡想著這一天看來就是與寶貝見面的日子了,儘管一陣陣的宮縮有如海浪般一波波的衝擊著肚子的不適,但她仍然以最快的步伐走向醫院。

  現在是上午十一點,距離入院到現在已經五個小時了,從入院時的三公分到現在只進步了一公分,護士小姐說要開到十公分才可以生,照這種速度算來不就還要三十個小時嗎。王先生搖了搖頭想都不敢想,看著心愛的老婆已經三天三夜沒睡好了,現在還得忍受這漫長的待產時間,真是心疼不已,沒辦法再等等看吧。到了下午四點王太太的呻吟聲越來越密集了,經醫師的檢查後子宮頸已進展到了六公分,這真是一個好消息。不過這密集的陣痛已經讓王太太無法忍受了,王先生心裡正想著,是不是每個產婦都必須忍受這麼漫長的陣痛期,怎麼有聽說生產像下蛋一樣容易呢。就在此時王先生的電話響起,來電的是頻頻關心詢問的媽媽,電話那頭媽媽以生過三個小孩老經驗自居的說了一句「怎麼這麼慢,是不是生不下來」,這時王先生腦中突然閃過一個危險的念頭,他開始擔心起老婆與小孩的安危,又加上王太太再也無法忍受的大叫了幾聲。王先生開始相信自己的老婆「生不下來」。

  一般民眾所認為的「生不下來」,其實就是在醫學上我們所稱之的「產程遲滯(prolonged labor)」,看到以上的情形您是否也開始懷疑起王太太是否就是產程遲滯。其實一般分娩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但第一胎生產的時間,平均比經產婦長,約需14~16小時,超過二十小時後才稱之為產程遲滯,王太太的情況普遍發生在第一胎的產婦身上。

  在醫學上產程遲滯依照產程的分期可分為三類:

  第一種稱為潛伏期延長(prolongation disorder),這是發生在子宮頸擴張開始至兩公分的期間,一般這時候的陣痛大多數的產婦是可以忍受的,所以就像王太太一樣還可以整理生產用物後再從容的以最快的腳步抵達醫院,這類的延長鮮少發生,多是因為入院過早,或過早有藥物的介入才會發生。

  第二種稱為拖延型式的遲滯(Protraction pattern),這是發生在子宮頸擴兩公分至開全的這段期間,初產婦一般需費時10小時、而經產婦亦需費時八小時,平均每小時子宮頸需擴張一公分,若超過這期間便稱為產程遲滯。

  第三類稱為停頓型式的遲滯(Arrest disorder),包括子宮頸口擴張停頓至少2小時,胎頭下降停頓至少1小時,及第二產程延長超過3小時。

  總歸而言產程遲滯的原因有三大類:

  其一是母親因素:如母親骨盆腔與胎頭大小不合、母親骨盆腔內有阻礙產道的腫瘤、母親骨盆腔變形、母親體重過重、產婦骨盆肌肉彈性不佳、陰道病變等。

  其二是胎兒因素:如多胞胎或是胎兒姿勢造成下降困難、胎兒過大等。

  其三是其他因素:如低壓力性子宮收縮、羊水過多、過早或過量使用麻醉藥物,都有導致產程遲滯的可能性。

  產程遲滯對母親及胎兒都是不好,但並不是因為產程過長所以對胎兒不好,而是由於導致產程遲滯的這些原因,可能會對胎兒有害,如嚴重的缺氧、腦部受傷、軀體受傷等現象,甚至造成胎兒死亡。不過由於現在的產科醫學發達,在待產過程中可以用胎兒心搏監視器來密切的監測胎兒的心跳速率以及宮縮的強度。所以,當發生產程遲滯的問題時,不一定只有用剖腹產一途來處理,產科醫師會先認清導致產程遲滯的原因,若只是因為子宮收縮的無力(低壓力性子宮機能異常),則可視情況給予藥物加強子宮收縮的力量,但若是具有危險性的分娩型式,或是不明原因的胎兒心跳下降,則當然必須透過剖腹產立即處理危機。

  雖然會不會發生產程遲滯要在待產當時才會知道,但仍有某些高危險群的個案可以被提早發現,透過預防而減少產程遲滯發生的機率,像是多胞胎、羊水過多、患有妊娠糖尿病的母親、身材較嬌小或孕期體重增加過多的產婦都是高危險群,應小心注意身體狀況並定期產檢。

  定期產檢與做好充分的生產準備是避免產程遲滯最佳的方法。定期產檢可以及早發現造成生產困難的疾病和異常,好可事先治療。若因為先天的因素無法治癒,則亦可透過檢查事先決定生產方式。另外在心理上必須要保持穩定,確實瞭解各產程的變化及處理方式,建議可透過各院辦理的產前夫婦教育班,學習相關的知識,如此一來可避免因人為因素所導致的產程遲滯。

< 上一則 回列表 下一則 >